发布者 匡正,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
- 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基于较低基数上的同比增长略不及预期,其中地产链的复苏滞后和内外需不足导致的产能利用率较低是复苏中的突出问题。7月以来,积极的政策面信号频繁推出,包括财政、货币、地产和消费领域的各项稳增长举措为经济复苏护航。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月底如期召开,会议从多领域回应了市场关切,对于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信心的表述尤显突出。综合来看,本次重要会议所释放的信号积极程度和范围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 近期,中国股市对于经济复苏放缓给了相对较为悲观的定价。成交量的阶段性低迷也意味着股市交投兴趣减弱。这给予市场技术面较大的向上弹性。随着政治局会议释放更积极的政策信号,我们认为后续的政策持续发布将能够推动中国股市情绪修复,支持估值上行。
- 当然,中国目前面临“高质量发展”和调结构的重大经济课题。这意味着政策势必将考虑平衡性和长期性,为结构调整优化、风险化解留出空间,而非通过过度经济刺激去抬高潜在增速。我们认为传统的债务驱动的投资或者大规模房地产刺激的概率依然不大。因此,情绪的修复会领先企业基本面的修复。短期内,我们认为中国股市反弹的阶段性潜能可以参考去年两次政策环境变动带来的上涨行情。中期,市场的关注将会回归到对政策的落地程度,以及实体经济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上来,这些因素料将会主导市场动能的接续。
- A股刚迎来半年报业绩期。相比去年同期,盈利预喜比例有小幅提升,反映了经济弱复苏的现实。同时,上半年随着市场下修宏观经济增速,A股盈利增长预期也在不断合理化。但是,市场认为2023年A股盈利增速仍可能达到20%以上。由于当下对于经济增长已经有了合理客观预期,我们觉得A股盈利增速预期被进一步下修概率在下降。
- 债市方面,随着政治局会议积极政策信号的确立和一篮子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出,我们认为国债利率将大概率盘整并在一定区间内交易。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不及预期所带来的利率破位下行压力有可能被财政发力预期部分抵消。我们对中国在岸债券市场下半年的表现保持中性,并坚持高质量信用债策略。但我们仍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无风险利率水平可能难以避免下行趋势以适应新的增长率中枢和结构调整需求。
- 近期美联储政策利率周期临近顶部的预期加强,美元指数走弱使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随着综合政策工具发力下中国经济温和复苏预期加强,我们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中性观点,认为其未来数月或在现在基础上缓慢小幅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