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顶部

量化多因子投资在海内外的发展历史漫谈

发布时间:2021年1月15日
城市夜景图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1952年Markowitz建立均值-方差模型,1960s建立的CAPM理论,这两个理论是早期定量化投资分析中最重要的,都距离投资实用还很远很远。不过彼时,股市上投资者还不太关心什么是最优资产组合,大家正忙着赚钱呢。巴菲特已经淘金成功,挖到他心爱的,未来一直叨念的可口可乐,而老虎基金的小老虎正在磨牙磨爪子,练本事。最重要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股走过几轮牛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务股价数据,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终于到1992年,Fama发现了三因子模型,这是一个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改进理论。这个模型数学上很简单,简单到每个做量化的人都觉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发表这样一篇文章。

模型是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市净率(PB)、公司规模(Size),和市场组合的收益率,因变量就是股票的收益率。Fama发现,难以预期的股票收益率,可以用这三个简单的数据解释,残差很小。简而言之,通过这三个因子,就大致能估计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美国股市历史回报率的实证研究结果,目的在于解释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受到哪些风险溢价因素的影响。模型出发点也不是理论空想,而是建立在积累的大量的股票投资的历史数据之上的,有着严格数据基础的实证研究。

这个模型提出来之后,投资界还挺吃惊的。因为1992年那时候,各种投资流派都已经兴起,文艺复兴基金都成立10年了,大家对投资收益的理解五花八门,Fama等于说你们把这事整复杂了,我只用三个因子就搞定了。Fama本人是经济理论的大师,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后来也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是看问题特别通透,才能化繁为简。

之后学术界和投资界都开始研究三因子模型,毕竟如果简单的预测股票未来的收益率,那岂不是挖到金矿,哦,不对,印钞机。很快,投资界实践了fama三因子模型,发现这还是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模型,距离实际投资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用起来要亏钱的。于是各家都开始改进三因子模型,大致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增加因子,三个因子太少了,增加到5因子,增加到上百个因子,到现在各家的因子库都巨大无比;

另一个方向,就是增强预测模型。线性回归不行,那就用机器学习,用神经网络。

此外,大家还针对投资实践,打了一个补丁,做了一个因子层面的风险控制模型,结合预测模型,形成了较完备的、具备实战意义的多因子模型。

但这个升级背后,本质思维还是没有变化的,股票的收益率被股票因子所解释的,投资股票就是投资因子,股票那么多,我们不如直接投资因子吧。在这种思维下,也催生了smart-beta的产品发展。基金公司把每一种因子的股票,比如高分红因子的股票,打包成基金,投资者像搭积木一样,挑选自己中意的因子,买基金形成投资组合。

我们知道,海外量化基金发展出多家巨头,有大家熟悉的文艺复兴,还有Two-Simga,Citadel(堡垒),D.E.Shaw,Millennium(千禧),BGI(巴克莱),AQR,WorldQuant都是几千亿美元规模不等的量化巨头。这里面,BGI算是量化投资的大本营,发行了最早的量化基金,也是多因子流派的重镇。而AQR则是多因子派里的学术派,赚钱的同时还经常发表学术论文,特别是现在数据分析都用python pandas工具,算是AQR孵化出来的,真是量化人的福音书。WorldQuant则是比较狂,挖因子狂人派,坚持从海量数据里面淘金。

俗话说,淘金的不如卖铲子的,有一家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叫Barra,说你们搞多因子投资,我给你们卖铲子吧,他就做多因子投资的一套软件销售,赚了很多钱,这些年还在国内继续吆喝卖铲子…

这些量化基金,包括多因子流派的量化基金,多数依旧活跃在美国投资行业,除了BGI。2008年金融危机,BGI作为量化基金,还是赚了很多钱,但是母公司巴克莱银行要收购雷曼,把BGI给卖了,卖了…

但这也许是蝴蝶效应的开始,2009年,BGI的中国人李笑薇回国,在公募基金公司成立了中国的第一只公募量化多因子产品。陆续的,BGI的田汉卿和黎海威,在2012年回国,分别进入公募行业。这也是日后在公募行业中大放异彩的BGI“三剑客”,从此BGI和多因子模型成为国内公募行业量化多因子的主流。

很多私募量化公司则继承了海外其他几家巨头的基因。最近第一个冲千亿的国内量化私募明星,明汯投资,大老板是Millennium(千禧)出身,灵魂人物则是Citadel的。此外,千禧出身的九坤投资,Two Sigma出身的衍复投资,World Quant出身的灵均投资,等等…总结下来,不像公募量化派以中低频多因子模型为主导,私募量化领域,多因子和高频结合,各种流派都有,交易策略也更为自由。但不管什么流派,这四五年,私募量化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同时,公募领域这两年,本土派开始崛起,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开启了量化与主动基本面研究结合的流派,发行对冲产品,在过去两年业绩和规模快速崛起。大家惊奇的发现,原来目前的股指期货市场可以支撑这么大容量的公募对冲产品~

国内量化投资的故事还在继续…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